没有芯片原材料怎么办?欧洲芯片巨头英飞凌,宣布在中国建芯片厂

[复制链接]
查看6256 | 回复0 | 5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   全球芯片竞争越来越白热化的背景下,德国芯片巨头英飞凌最近的一个决定引发了业内和市场的广泛关注。简单来说,他们打算把一部分芯片生产搬到中国。这一举动打破了当前欧美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封锁趋势,也让人重新思考,全球芯片产业的“命门”到底握在谁手里?
    事情是这样的。英飞凌的CEO乔琛·哈内贝克(JochenHanebeck)在最近一次公开发言中明确表态:公司计划将部分商品级芯片的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国,尤其是电力半导体这种关键领域的标准化产品。他提到,这一决定是为了满足中国客户对“本地化生产”的迫切需求。
    换句话说,中国市场需要英飞凌的芯片,但也希望它们能“在地化”,少依赖进口。这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。中美科技竞争已经让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变得扑朔迷离,加上海外对中国的技术封锁,很多高端芯片、关键原材料都变得难以获得。
    在这种情况下,当地生产显然是一个更加务实的选择。
    这并不是英飞凌第一次把生产业务带到中国。早在1996年,英飞凌就在江苏无锡建立了他们的第一个后端封装制造工厂。这可以说是一个“老朋友”了。
    从最初的封装工厂,到如今直接把商品级芯片生产搬到中国,英飞凌和中国市场的联系已经越来越深。之所以敢迈出这一步,归根到底是因为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太大了。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,庞大的电子制造业,还有新能源和智能领域的飞速发展。
    这些都让英飞凌这样的国际巨头无法忽视。
    更有意思的是,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,还是稀土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国。稀土是什么?简单来说,它是制造芯片的“粮食”,没有稀土,芯片就是无米之炊。
   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,2022年中国的稀土储量占全球的36%,产量占全球的70%以上。换句话说,只要中国愿意掐住稀土出口的阀门,全球的芯片制造商都得歇菜。
    这就让人明白了,为什么英飞凌偏偏要在这个时候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。有人可能会想,这是不是单纯为了节约成本?答案是,这绝对不仅仅是省钱那么简单。

免责声明

1.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。
2.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

上一篇:不起眼的商品竟如此热销!温州80后老板做亚马逊,单品月销6k+,跻身细分类目Top
下一篇:亚星一比一 www.789b.cn 13668950095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522

主题

0

回帖

522

积分

士兵

Rank: 1

积分
5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