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联网时代传感器低成本化发展的思考

[复制链接]
查看6808 | 回复0 | 2024-7-22 19:54:0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角尺物联网是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之一,也是我国“十二五”规划的重点发展方向。目前,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,2010到2015年为物联网导入期,在主导领域实现物物互联;2015年到2020年为成长期,物联网将实现半智能化;2020年之后为发展期,物联网将全面实现智能化。2015年的市场规模就超过2000亿元,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7 500亿元,年增长率超过30%,市场前景将超过计算机、互联网、移动通讯等市场。
  COSHH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包括三个层次:一个是感知网络,即以二维码、RFID、传感器为主来实现“物”的识别;二是传输网络,即通过现有的互联网、广电网、通信网或者下一代互联网,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计算;三是应用网络,也就是各种应用服务,包括输入输出控制终端以及手机等终端。
  感知层是实现物联网全面感知的基础,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、RFID标签和读写器、摄像头、GPS、传感器和M2M终端、传感器网络和传感器网关等。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感知和识别物体,采集和捕获信息,要突破的方向是具备更敏感、更全面的感知能力,解决低功耗、小型化和低成本的问题。
  据预测,未来10年,传感器需求市场的规模将超万亿,年平均增长速度超50%,70亿人人均1000支传感器。
  照明传感器的应用领域涉及机械制造、工业过程控制、汽车电子、通信、消费电子和专用设备等。
  在世界范围内,传感器市场增长最快的是汽车市场的需求,占第二位的是过程控制市场,前景看好的是通讯市场。
  汽车控制系统电子化水平的关键在于采用传感器的数量和水平。目前,一辆普通家用轿车上大约会安装几十到近百只传感器,豪华轿车传感器数量可多达200余只,种类达几十种。汽车和通信市场所用传感器约占整个市场的三分之一。
  我国是全球白家电(包括家用空调、电冰箱和洗衣机)生产和出口大国,2009年的总产量达3亿多台,所用传感器约占市场的五分之一。
  传感器在医疗、环保、气象等专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增长快速,所用传感器占市场份额的15%左右。
  传感器的综合成本分内、外成本,即传感器厂商的制造成本与直接用户的使用成本。 制造成本追求传感器制造过程及结果的量产率、成品率、一致性,追求最大限度的单位材料、能源、人力的产出率;使用成本则是厂商以用户的成本为中心,这已经不是做单纯的传感器制造商,而是在卖产品的同时,还要以产品形式向用户提供传感器服务(如选型、安装、维护等)。
  传感器的制造过程是使用、占用、消耗资源最大的流程,主要包括敏感芯片/元件加工、封装/组装、检测/试验。

免责声明

1.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。
2.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

上一篇:温湿度传感器在电子防潮箱检测湿度中的应用
下一篇:工业4.0席卷全球 传感器为产业智能化升级赋能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1870

主题

0

回帖

1870

积分

士兵

Rank: 1

积分
1870